回到省城后,陆子斌第一时间将侨联的进展告诉了叔公。听完后,陆彦彦的眼中闪过一抹感动:“叔公,我父亲他当初选择报效祖国,就是希望这片土地能变得更好。现在,该轮到我们为他做点什么了。”

李苏生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,一张报纸吸引了他的目光。报纸的标题是《利改税初见成效——企业改革迈向新阶段》。他拿起报纸,

“利改税”……这个词。”他喃喃自语。随即他陷入沉思。

他深知,国有企业的沉疴,非改不可的现实。

今天是专家组工作汇报会议的日期。

省各级领导都出席了会议。这是一个关键的会议,关乎公司生存。改革的风暴正在酝酿。

会议厅灯火通明,长桌旁坐满了各路专家和领导。

专家组代表发言: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:“现在的国有企业不堪重负,国家财政也无法再这样透支下去。‘利改税’势在必行!”

李苏生坐在后排,认真倾听。他记得当时的国有企业,利润都要上缴国家,企业没有自主权,完全依赖拨款生存。缺乏市场竞争力,企业员工缺乏创新动力。“这种模式,早就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。”他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下了几个关键词:“自主经营”“税金改革”“市场机制”。

改革的步子迈得并不轻松。6月初,全国开始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“利改税”试点。苏涵寅所在的电子技术研究所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。

李苏生点名道:“苏组长,请您作指示。”李总裁的话,打断了他的思绪。

苏涵寅说道:“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,但现在改革是大势所趋。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等着国家喂养,企业只有自负盈亏、获得自主权,才能真正发展起来。‘利改税’虽然不是一蹴而就,但它是一个让我们摆脱束缚的开端。”

他的发言赢得了一些掌声,但更多的人依旧神情疑惑。改革的方向明确,但阻力显然巨大。

他指出:“改革实施后,电子研究所的运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企业开始有了留利权,但税率高达55%,再加上税后利润还要进行递增包干上缴,这让企业越盈利,上缴的部分越多,导致“鞭打快牛”的现象严重。

改革初期,虽然我们盈利增加了,但税后留利还不够支付技术升级的费用。这是当前政策的弊端。我相信,国家会针对这一现象,调整政策的。

目前,针对公司现有的情况,我们提议,首先在技术上,采用跳水式的变革,从提升半导体技术,跨越到芯片研究制造高度,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,重点放在培养新型人才之上。

其次,重新选定各个层面的领导和骨干,改革方式,第一,统一理论考核;第二,公开业绩评定;第三,员工竞争上岗,第四:领导民主选举。

同志们,我们处在科学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的历史关头,同时处在企业体制优化改革的节点的危险,作为国有企业的老大哥,我们不能被淘汰。

总之,大家齐心协力,一定能度过青黄不接的技术荒芜时期。”

苏涵寅的发言,赢得了一片掌声的喝彩。

1984年的春天,迎来了“逼”出来的转折,改革再次提速。国务院颁布了新规定,将企业利润彻底改为税收,并推出调节税、资源税等多种税种,赋予企业更多地留利权。同时允许企业从利润中归还技改贷款,这些调整为企业减轻了负担。

这一次,职工们终于感受到了改革的红利。

正如后人感叹:那是一个逼出来的时代。没有当年改革的阵痛,就没有今天企业的繁荣。

苏涵寅的离别的日子到了。

哈尔滨国际机场,雨后的天空湛蓝而通透,偶尔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过,透着初夏的清新。

宽敞的候机大厅内,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苏涵寅一身简洁的灰色西装,手上拉着一个行李箱。他的神色温和中带着一丝不舍,目光在陆彦彦和陆子斌身上来回游移。


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