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至陪上皇用了午膳,赵恒才打道回府。
王内监见上皇兴致勃勃地翻着赵恒带来的东西,便夸道:“小王爷孝顺,瞧这些东西,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。”
上皇沉默良久,才叹了一口气:“是啊,真心才难得。要是都像恒儿这样,想要什么就伸手问我要就好了,还得我去猜他们的心思。”
王内监不敢做声,作为伴驾三十余年的内官,他心中不无感慨。
若是王爷们都能像小王爷这般,作为父亲,上皇能给的便给了,不能给的也会给予其他补偿。可若是不开口要,私底下去偷去抢,就犯了忌讳。
上皇当天就下了谕旨,新皇没有反驳的道理。只等新皇登基大典一过,林海便与龙虎将军一同南下赴任。
龙虎将军乃正二品,可与巡抚互相制衡。
更重要的是,这位魏大人是赵恒外祖父定国公的门生,正经拜了师徒的,有他在也能管制着赵恒不让他乱来,可见上皇的用心良苦。
十一月初一,赵恪登极称帝,上皇亲自传位授予金印和宝册。
新皇仍沿用旧年号承治,明年年初改元昭元。封先皇后为圣贤皇太后,其生母德妃已故,也追封为孝康皇太后,又封其嫡妻李氏为皇后。
登基大典一过,林海当日便离开了,因有龙虎将军随行,凛冬将至怕河面结冰,便选了陆路。
贾敏送别了林海,依旧还有些晃神,那些沉重得仿佛要压垮她的前世,一瞬间就像光下的烟雾,蒸发不见了。她卸下了重担,人也肉眼可见的鲜活了起来。
上京冬日太冷,除了暖阁里哪里都冻得慌。贾敏前几日让人把内院的书房收拾出来,让人改了火墙,烧了一日一夜,只做黛玉读书之用。
悬在头上的那把大刀没了,既然黛玉想回家,自然是她怎么高兴怎么来。
辰时刚过,贾敏便到了贾府,因带了砚哥儿一道过来,人便带的比先前多出许多来。
贾母忙不迭得让鸳鸯把母子二人迎了进来。
瞧见砚哥儿,她也笑眯了眼,只朝抱着砚哥儿的奶娘道:“快过来让我瞧瞧。”说完又怪贾敏,“平日里也不带着他来家中走动,一眨眼功夫就这般大了,许是不认得我了。”
贾敏见砚哥儿在炕床上乱爬,有奶娘和丫鬟看着她也放心,转头回道:“夏日里太热,他一个小娃娃出门怕沾了暑气。等天一转凉,您就是久不外出,也多少知道点消息,我连门都不敢出。”
贾母叹了口气:“自你父亲一走,咱们家中的情况不说你也知晓。你大哥就是个浑不吝的,整日游手好闲。你二哥虽好,可性格太过端方正直,多少年了,还在工部里没挪一步,就是想打听消息也不知去何处。”
贾敏“噗嗤”一笑:“好端端的,老太太说这些做什么?”
贾母压低了声音:“你不知道,前日王氏她大哥升了京营节度使,你是没瞧见她那模样,眼睛恨不得往天上看去了。”
“自己娘家的哥哥升了官,还不许她高兴高兴。”贾敏淡淡一笑。
“倒是奇了,你在闺中时就与她不对付,如今反为她说起话来。”贾母嗔怪了她一句,又笑道,“好在姑爷争气,你如今也是巡抚夫人,只有她看你脸色的。”
“也不是为她说话。算了,不说她了。”贾敏解释了一句,又觉得没意思。
贾敏尤记得王氏刚嫁到贾府来时,与凤姐儿一般也是泼辣爱闹的性子。可贾政也算不得良人,妾室通房从未断过,只怕王氏渐渐的也就心死了。
女儿在宫中多年来没挣出一个出身,出息的儿子也一病去了。夫家靠不住,王氏不就得紧紧抓住娘家。
贾敏理解她,却也不可怜她,也许王氏也并不觉得自己可怜。
个人有个人的活法,最好王氏永远与她井水不犯河水,若是王氏敢朝她伸爪子,就别怪她拿刀剁手了。
二人说了一会儿话,黛玉与三春便结伴来了。因瞧着黛玉每日都要上课,贾母也请了一位先生来教授贾家的姑娘们。
屋子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。
黛玉用热帕子擦了手,才往砚哥儿那儿走去。砚哥儿早就开始认人了,因常与黛玉见面,对这个姐姐并不陌生。见黛玉过来,便伸出手要黛玉抱他去玩。
黛玉已经抱不动它了,只拿了小鼓来逗他玩。
“初八砚哥儿一周岁,抓周的东西可准备妥当了?”贾母一边看着他们姐弟二人,一边随口问。
见贾敏不怎么在意点了点头,贾母便肃然道:“小孩子喜欢鲜艳的颜色,可千万注意些。”
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